• 收藏本站
  • 华中科技大学
  • 网站首页
  • 部门简介
    1. 工作职责
    2. 人员构成
  • 工作动态
    1. 通知公告
    2. 新闻资讯
  • 基层风采
    1. 学院动态
    2. 教师社会实践
  • 制度建设
    1. 上级文件
    2. 校内文件
  • 理论学习
    1. 理论学习
    2. 警示教育
  • 师者风范
  • 资源服务
  • 师德监督
    1. 反映须知
    2. 联系方式
  • 网站首页
    • 返回
    • 教师活动
  • 部门简介
    • 返回
    • 工作职责
    • 人员构成
  • 工作动态
    • 返回
    • 通知公告
    • 新闻资讯
  • 基层风采
    • 返回
    • 学院动态
    • 教师社会实践
  • 制度建设
    • 返回
    • 上级文件
    • 校内文件
  • 理论学习
    • 返回
    • 理论学习
    • 警示教育
  • 师者风范
  • 资源服务
  • 师德监督
    • 返回
    • 反映须知
    • 联系方式

基层风采

  • 学院动态
  • 教师社会实践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风采  -  学院动态  -  正文

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系列讲座

作者:    时间:2025-04-16     浏览:

AI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提升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跨学科融合创造了条件。2025年4月10日下午,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会联合社会学院工会、公共管理学院工会、体育学院工会等共同主办的“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系列讲座”第一期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会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学院工会主席雷洪德教授主持本次活动。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艾敏、党委副书记马志凤以及学院多名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以“智启未来——大模型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探索”为主题,特邀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国家级青年人才陈宇教授担任主讲人。

活动伊始,雷洪德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提升数字素养,将大模型等工具融入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本次讲座旨在通过跨学科交流,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大模型的核心原理与应用场景,探索“AI+教育”的创新模式。

 

陈宇教授在讲座中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生动案例,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大模型发展演变的过程、大语言模型的运行机理、AI发展的最前沿成果等多个方面系统解析了大模型的技术演进、实践应用及未来趋势。首先,陈宇教授以人工智能发展史为切入点,梳理了从传统算法、深度学习到强化学习的技术迭代,并重点剖析了大语言模型的核心机理。其次,在技术应用层面,陈宇教授结合自身研究,展示了AI在电力电子领域辅助电路设计、参数优化与仿真实验等突破性成果,并针对教育场景,提出“提示词工程”与“思维链”两大实用技巧。最后,在现场演示环节中,陈宇教授利用大模型工具,仅用几分钟便完成了一份研究生篮球赛策划案的自动生成与PPT排版,引发大家的阵阵惊叹。此外,陈宇教授还带大家一起展望了AI技术的未来方向——智能体(Agent)时代。

在陈宇教授的专题讲解后,本次讲座聚焦“AI赋能教育的挑战与边界”,现场开展了提问环节。教育科学研究院蔺亚琼副教授就“如何避免学生因过度依赖AI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这一话题发问,陈宇教授指出教育者需要设立“技术消失底线”——即假设AI工具失效时,学生仍能通过传统方法完成任务。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伟教授就“AI大模型能不能解决人类情感与伦理难题”与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他认为涉及情感价值的问题仍需人类主导,人工智能只能发挥辅助作用。除此之外,现场与会师生还讨论了“AI大模型与社会治理”、“AI大模型使用的安全风险”等诸多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深刻思考。多位教师就AI技术的教育融合展开了进一步探讨和交流。

讲座尾声,雷洪德教授总结发言指出,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技术科普,更是一次跨学科育人理念的碰撞。未来,教育科学研究院将持续推进“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系列讲座,联合更多院系推进“AI+教育”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助力高校教师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探索智能技术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


上一篇:人文学院2025年春季青年教师午餐会顺利开展

下一篇:材料学院开展财务工作培训暨财经纪律专题教育

版权所有:华中科技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807 传真:027-87542527

Email: jsgzb@hust.edu.cn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