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文涛同志抗疫期间表现和事迹

作者: 时间:2020-06-22 点击数:

祝文涛,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副主任,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疗副院长,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危重症及手术定点收治医院一线临时党支部书记。尽管面对的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为全球近百年所未见,尽管一人分饰多个角色,但祝文涛同志总是一贯的精神抖擞,一贯的冷静沉着,一贯的高效快捷。在同济医院党委、行政领导下,在院区战时院长,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胡俊波同志直接带领下砥砺克难,一路克服病房限时改造、早期的医用物资、设备奇缺、集中收治期的不舍昼夜连续战斗、外援医疗队集中接管期的整合与联合作战、最后攻坚阶段的戒骄戒躁,慎重如始等各类难题。至4月25日,中法新城院区新冠危重症患者清零,至4月26日,中法新城院区新冠患者清零,至6月5日,中法新城院区新冠愈后并发症治疗患者清零。他完整亲历和见证了新冠疫情阻击战的艰难过程,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全国防疫战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突出贡献。



作为分管医疗的副院长,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以至高至仁的家国情怀紧密团结管理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积极筹备和开放院区发热门诊,在综合性医院中率先启动发热病区改造。在1月25日接到抗疫指挥部的命令后,他带领院区后勤员工,克服春节期间物资缺乏、工人无法返城的重重困难,24小时昼夜施工,在短短48小时内就完成了普通病房转为具备完整三区两通道的发热病房,于1月27日开始接收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1月28日,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完成重症发热病床550张全部改造任务,其中ICU床位35张。随着疫情的发展,至2月6日共改造完成重症发热病床1085张,其中ICU床位68张。至2月11日24时,院区实际收治武汉各医疗机构、社区转运危重症患者1052人,其中病危、病重患者1047人,占比99.52%,在床位数、收治数、收治质量等方面位列全市第一批新冠危重症患者及手术患者定点医院首位,极大缓解了全市医疗系统的重症救治压力。

截至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累积收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1937人,最高峰在院患者1052人,累计使用ECMO治疗16人,累计使用有创机械通气149。开展新冠危重症患者即重症孕产妇手术16台次。危、重症患者总治愈出院率近88.4%,救治成效显著。这些成效的取得离不开祝文涛副院长带领着医疗管理部门进行的如下工作努力:

一、靠前协调、高效再造新冠疫情特殊背景下的医疗流程,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为目标,以“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经验、科学创新诊疗”为手段的医疗资源再配置和再优化。通过建立国家医疗队联合医务处,高级别专家会诊组,以及定期举行院区疑难和死亡病例讨论会,临床监督核查等高效的医疗管理制度,确保了23支国家医疗队迅速熟悉本地医院的医疗流程、信息化系统,第一开展救治工作,确保了22个病区1937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4800余名医护人员的全力诊疗所需。并且在整个疫情期间,严控院感流程、落实院感培训、加强院感监督,个多月的未发生一名一线医务人员感染。

二、总结和创新治疗方案。同济医院和国家医疗队专家共同奋战的同时,及时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协助推出中医药协定方三个,中医药累计参与确诊患者治愈比例达87.17%。开展危重症患者输注抗体血浆治疗63人次,累计输注量17100ml。累计开展IL-6检测患者898人,使用托珠单抗治疗22人。联合国家医疗队总结并发布了救命神器ECMO使用专家共识,激素使用共识、有创通气时机选择共识、托珠单抗使用时机共识等。依托同济及各国家医疗队专家优势形成的这些宝贵经验,不仅在院区的救治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国家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国家方案提供了宝贵资料,为世界防疫工作,也是及其宝贵的。

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祝文涛同志1月28日临危受命,成为同济医院也是院区最年轻支部——抗击病毒性肺炎一线临时党支部的支部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30日上午,祝文涛书记带领临时党支部几十名党员代表向党旗庄严宣誓。“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些不仅是临时党支部贴在各隔离病区的标语,更是每一位临时支部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疫情侵袭,祝书记带领各临时支部党员,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主动作为,亮明身份,冲锋在前,“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团结和凝聚起全体医务人员,心无旁骛,一心赴救。疫情期间,临时党支部供组织党员牵头,组建了“护心小队、护肾小队、插管小队、康复小队、手术小队”等16支MDT支援小组,活跃在危重症患者治疗最前沿。

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党的群众路线法宝。疫情期间共计23支,2800余医务人员驰援中法新城院区,院区创新性提出了“整建制接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借助各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联合医务处等平台,将天南海北的专家们紧密团结在一起,集思集智。院区通过建立各党支部联络机制、成立并制定联合医务处职责并通过“每日医疗简报”等形式,助力各党支部,各医疗队比学赶超,持续落实改进诊疗工作。该管理模式获得了国家卫健委的高度认可,被迅速在定点医院中广泛实施。

作为儿子、父亲和丈夫,祝文涛同志在接到命令后,为免除工作的后顾之忧,第一时间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送回老家,拖着行李住到了办公室。而他的爱人是武汉市一医院的医生,也主动报名到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工作,在一医院发热病房,江汉方舱医院都留下了辛勤的汗水。家里老人和孩子只能短暂的通过微信或电视画面才能了解到他们的近况。祝文涛同志夫妻二人在一线工作期间,虽然同在一个城市却几个月分住两地,两个人打电话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进红区了,你自己注意安全”。

作为骨科医生,他24小时随叫随到,为发热病房的医护、患者解决专科问题。一位86岁的高龄新冠患者,腹股沟巨大脓肿,高烧不止,随时有生命危险。在患者体位无法摆正的情况下,祝文涛同志跪在病床边,通过手电筒的微光,为患者进行了近2个小时的床边清创引流工作,终于将患者的感染源清除,并定期到床边冲洗伤口、换药拆线,成功的让这位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目前已经康复出院。在听到医疗队队员腿部受伤,需要急诊处理的情况,晚上11点多祝文涛同志驱车30公里将护具送到医疗队驻地,为队员包扎牢固后才放心的返回医院。

长达几个月的繁琐辛苦工作使祝文涛同志日渐消瘦,白发苍生,但这都只是疫情期间祝文涛的一些事迹缩影。他真正地体现了一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白衣执甲的战士、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品德,而“不论生死、不计报酬”应该就是最好的写照。